返回
顶部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与研究 > 学习园地

56年毛主席去荣毅仁工厂参观,陈毅见到荣毅仁:荣老板好大的面子

发布日期:2022-02-09
作者:
责任编辑:张睿航

毛泽东的客人

1950年,北京的6月正值初夏,气候宜人,白天没有爆裂的阳光,晚上凉风嗖嗖,但空气中很干燥,刮起大风来,会场上扬起了阵阵沙尘。

此时,刚刚解放的上海荣家里,却收到了一封不同寻常的请柬,作为一家之主的荣毅仁打开请柬后,却一下子愣住了。

这个请柬是政府发给他的,说毛泽东要在北京中南海邀请他去赴宴。这对于荣毅仁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他以为自己看错了,待确认无误之后,一颗心砰砰地剧跳,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

中南海碧波婉约、垂柳依依,一座座宫阙掩映在一片水木清华中,昔日的皇家花园显得清净而雅致。中共中央搬进中南海之后,丰泽园成为了毛泽东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6月10日这一天,几辆小轿车缓缓驶入中南海,荣毅仁作为特邀人士之一,和其他几位特邀人士,一起来到这里,赴毛泽东的宴请。

荣毅仁进入中南海,看着车窗外面的景色,觉得自己像是在梦中一样,和坐在身边的刘靖基悄悄地说:“真的是去见毛主席吗?”

“当然,我们已经到中南海了,毛主席的寓所和办公室就在这里。”

“我有点紧张,见了毛主席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也是,这可是了不起的殊荣啊!”刘靖基说道,“共产党能这么重视我们,最高领袖请我们吃饭,实在是意想不到,你想想,去年的现在,你会想到有这样一天吗?当时我们就是惊弓之鸟,只求一枝可栖就满足了。”

说话之中,汽车已经到了丰泽园,只见宾客云集,小汽车停了一大片,并没有想象中的警备森严,这座古老的庭院,充满了热闹而欢乐的气氛,绿树环抱,隐约飘着桂花的甜香,礼宾人员引导大家入内。

毛泽东在颐年堂前迎接客人,潘汉年把这些人士都介绍给了毛泽东。

介绍荣毅仁时,潘汉年说:“荣毅仁,荣德生先生的四公子,现在是荣家产业的总负责人。”

毛泽东温暖的大手紧紧握住了荣毅仁的手,笑容满面,用浓重的湖南口音,温和地说:“荣先生来了,欢迎光临!荣家我可是久闻大名喽,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首户啊,老先生可好?”

荣毅仁尽力按捺住自己起伏的心潮,定一定神,回答说:“家父已经是耄耋之年,腿脚有些不便,不过精神还可以,还经常过问厂务。”

“好,请他擅自保重,国家还需要他呢,他给我写过一封信,所提尊计不错,我已经交给陈云了,请问他老人家好!”毛泽东说。

“我代家父谢谢毛主席!”荣毅仁回答。

荣毅仁此刻的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毛泽东毫无领袖的架子和威严,而是平易近人,和颜温语,他原有的紧张和拘谨不知不觉打消掉了。

在毛泽东这里做客的人不少,除了工商界的人士外,还有其他各界的人士,都是来京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济济一堂,个个拘于常礼而又轻松自在,但可看出,他们无不显露着发自内心的兴奋。

这些中共元老和领导人,都带有令人惊叹的传奇色彩,他们以前都被国民党的报纸百般污蔑诋毁,今日一见,个个态度和蔼可亲,气度不凡,都和毛泽东一样,绝无官威,身居高位而不居高临下,就像慈祥的长者和倾心的朋友。

荣毅仁和周恩来是同桌,周恩来总理因为有事晚到了一会儿,一进门就洒脱地和大家握手致意,荣毅仁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位风度潇洒的著名共产党人。

有人曾经对荣毅仁说过:“周恩来的身上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再骄傲的人在他面前都傲不起来,国民党里可惜没有这样的人才。”

之前在上海,荣毅仁听陈毅和潘汉年提到他时,口气都是无比的敬重,关于周恩来的许多传说,都深深地打动了荣毅仁,让荣毅仁非常仰慕。今天亲眼目睹了周恩来的风采,果真名不虚传。

潘汉年也在这一桌,他指着荣毅仁说:“总理,这是大名鼎鼎的荣氏家族的荣毅仁。”

“荣先生,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少壮派啊!”周恩来伸出自己受伤不能伸展的右臂,握住了荣毅仁的手摇动着,见荣毅仁站了起来,整整超过自己一个头,便诙谐地开起玩笑,“你这个江南人好高的个子啊,有句话说,天塌下来有个高个子顶着,荣家这片天难怪给你荣毅仁顶住了,高个子嘛!”说完举座大笑。

“总理过奖了,没有共产党的帮助,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顶不住的,个子再高也没用。”荣毅仁红着脸回答。

“你的话有道理,但你在历史关头起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嘛!”

“我没有做什么,只是留了下来。”荣毅仁说,“我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国家和家乡。”

“这就很了不起了,没有爱国的精神,是做不到的嘛!”周恩来双目炯炯有神地看着荣毅仁,笑容中含有机智幽默和从容不迫的气质,让荣毅仁大为感动。

荣毅仁终身都记着,这是自己和周恩来第一次谋面,记着周恩来讲的这几句话,每每想起这些,他就会感受到有一束明亮的光芒,在心中闪烁。

“少壮派”,周恩来这一个对荣毅仁不经意的称呼,从此不胫而走,许多人,特别是陈毅、潘汉年等领导人都开始这样称呼他。

毛泽东在宴会上进行了发言,湖南口音很重,不太好听懂,但大家还是把大概意思听懂了,而且听上去觉得另有一番滋味。

荣毅仁是第一次听毛泽东讲话,觉得气势澎湃,风趣爽朗又语重心长。荣毅仁一字一句认真地听着,在场的客人们,也都无不屏息剑气地听着津津有味。

毛泽东说完之后,在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举起了酒杯,说:“欢迎诸位来北京,共商国是,我先干为敬!”说着, 就仰头把一小盅酒喝完了,全体人员起身,都喝完了酒盅里的酒。

周恩来的酒量过人,穿梭在各桌之间,一盅一盅地喝,爽快地笑着,他有着极强的记忆力,有些人虽然只见过一面,但也能马上就认出对方,并喊出对方的名字。即使从未见过面,他也能猜出大概,一经介绍,马上就像久熟的朋友,从容作谈。

颐年堂这个灯火辉煌的华堂里,气氛和谐而温馨,充满着民主团结的气息,各个都意气扬扬,如坐春风。这是当时中国政治的一个缩影,让荣毅仁一辈子都难忘的美好缩影。

就是在这次毛泽东举办的宴会上,荣毅仁感到自己和共产党已经没有什么隔阂了,也就是从这时起,他开始把自己和产业的命运交给了共产党。

命运和前途

时间到了1953年,此时中华大地已经回春,国民党统治留下的满目疮痍和混乱局面已经被一派生机的社会稳定所替代。

在这一年里,我国开始执行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国家的很多企业进行改造,由于政府的扶持和经营管理,荣毅仁所经营的各厂已经完全摆脱了解放前夕窘迫的局面,日子逐渐好过多了。

由于政府的扶持和劳资矛盾的缓冲,荣毅仁厂中的纱锭生产效率提高了40%以上,盈利正在稳步增加,势头喜人。而他的弟弟荣研仁在泰国办的厂子,却开开停停,不得不歇业了。相比而言,荣毅仁却是踌躇满志,将他的厂发展的生机勃勃。

荣毅仁的院子里是一片葱茏,秋天的黄昏,他和夫人杨鉴清在花木中散步,夜晚来临时更是静谧,徐徐吹拂的是暖和的晚风,夹杂着浓郁的花卉香味,很是宜人。

荣毅仁使劲用鼻子嗅着说:“鉴清,好香啊!你闻到了吗?”

他觉得这样很是惬意,这香气不仅仅是花园的气息,而是那个时代的气息。

1953年开始,此时的荣毅仁对于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也开始进行认真地思考。

社会主义具体的映像,荣毅仁是见识过的,他出访过苏联,他在苏联所看到的一切,集中到一点,就是一切归公,没有私产,没有任何的自由买卖。一切都是国家的,所有的住房、医疗、教育、幼儿园、养老院都是免费的。民众的收入大致相等,没有压迫,也没有剥削。

荣毅仁对于苏联的印象是美好的,他看到了一个大同社会的形态,大同社会历来是中国人心中的理想社会,耕者有田、居者有屋、男耕女织、放牛牧马。当时的苏联看上去,似乎有点这样的境界了。

荣毅仁向往这样的大同世界,也向往社会主义的社会,但他的心中也是矛盾的,一旦大同,是否就会像苏联那样,一切的私有财产收为国有,然后平均分配?而那也意味着他将会失去一切。

此时的他头脑里经常会有很多东西开始“打架”,新与旧的东西矛盾着、争斗着。

荣毅仁曾经跟着一位比较熟悉的党员负责干部说:“我想问题,怎么总是想着想着,就想到钱的问题上去了呢?”

荣毅仁当时写下了他这段时间的体会:“这个运动中,我看到了在资产阶级身上的脏东西,让我了解到,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行不通的。但我很苦闷,究竟什么才是工商业者的道路呢?”

此时的荣毅仁已经看到了资本主义的丑恶,但如果让他放弃原来的思想,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他毕竟缺乏认知,社会主义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荣毅仁怎么也吃不透,对于私营企业的前途感到迷茫。

彷徨、顾虑,是许多私营工商者当时的心态。命运、前途,让他们感到迷惘,他们需要求索。但荣毅仁和他们有一点不同,就是他对于共产党始终都是拥戴的、信服的,他认定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是有前途的。

1954年起,一个新的名词闯进了荣毅仁的思想当中,那就是公私合营,这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形势的很大跨越。

荣毅仁意识到,这就是和平改造的一种方式,他马上就接受了这种方式,并且采取了实际行动响应。

他认为,公私合营是中国共产党很有智慧的创举,是让国家和资本家皆大欢喜的事情。这样剥削、压迫都消灭了,资本家虽然存在,但变得有道德了。达则兼济天下,这是老一辈商人有良心的追求,现在就这么做,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但也有人忧心如焚,有一个资本家说:“所谓的公私合营,就是蚕食政策,资本家就拿那么一点定息,抵得过资产总值吗?”

荣毅仁面对这样的问题,回答道:“现在国家的制度,是谋求全体民众的平等幸福。你拥有一桶水,工人拥有一滴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每个人的杯子都是满的,你有几杯水就应该知足了。”

1955年10月27日和29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两次约见工商业的代表人物谈话,其中就包括荣毅仁。

毛泽东对于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非常心切,虽然党内有不同的意见,但毛泽东认为条件还是不太成熟,要让资本主义再发育得成熟一些,经济基础扎实些了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泽东对他们说:“大家要把心安下来,不要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咱们要减少吊桶,改用抽水机,这样才好睡觉。”

说着说着,毛泽东又打起了比喻,说在京剧《打渔杀家》里,有这样一段,渔夫要去斩除恶霸,女儿肖桂英也要和父亲一起去,但又放不下自己那点“私有财产”,船行到一半,心里总是对家里的东西念念不忘“门还没上锁呢”“屋里有不少东西呢”于是左右为难,欲进还退。

毛主席讲到这里,自己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对旧东西,一定要舍得丢,不要不舍得。”

毛泽东的一番幽默风趣的讲话,讲到了大家的心坎上,会场上响起了掌声和笑声。

荣毅仁当时听到毛主席的讲话后,眉飞色舞的鼓掌之余,还是有些悄然沉思。毛主席的话是不错,许多资本家感到犹豫,无非就是舍不得自己那些“瓶瓶罐罐”,但他自己的内心,又担心自己在公司中又会身居何位?

虽然还不能清楚看到未来社会主义的蓝图,也不能估计到资本家在改造之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他却始终信服毛主席,信服共产党,他坚信毛主席说的,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向光明的道路。

毛主席的声音,就像是一道道的电波,迅速通过各级组织传达了下去,让私营企业者几乎是家喻户晓,他们的思想开始逐步升华,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也越发的高涨。

会议结束后,陈毅和荣毅仁有着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

陈毅对荣毅仁说:“你那几个厂在中国算是第一了,但最多也就值一亿元,和国家100多个大项目和600个大厂相比,怎么样?”

荣毅仁说:“那就不能比了,小巫见大巫。”

陈毅说:“我们不贪图你那一点点的财产,我们1000万的工人、5亿的农民,几百万的知识分子,干他5年,可以创造几千亿。不贪你那一点点,那一点只是沧海一粟。资产阶级加以教育改造,那就是无价之宝。共产党要解放全人类,所以要团结你们,与其驱逐出去,不如把你们吸收到我们的阵营变成真正的人才。”

陈毅的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不能不在荣毅仁的思想深处引起很大的震动,不能不使荣毅仁由衷地感奋!

“根据《资本论》,资本家是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得来的,还之社会,兼济天下自然是理所应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啊!”荣毅仁说。

“那就是了。荣先生,我早就说过,你四少爷的脑瓜子灵的很呐,是个帅才。这次社会主义改造,你可要举了帅旗冲在前面了!”陈毅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

“陈市长,我知道了,我不做肖桂英,也要劝说别人不做,我会把那些坛坛罐罐彻底丢干净,一点也不留。”荣毅仁毅然决然的说。

从此,他抛弃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举着帅旗带头投身到了公司合营洪流中去。

“我来了”

在这次两次会议后, 毛泽东对于荣毅仁的印象很深。会议之后,荣毅仁也对毛主席说:“毛主席,希望你能抽出时间到上海去,更希望到我们厂里看看”。

这样的话,荣毅仁说过后,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主席日理万机,并不一定将这件小事放在心上,未料,毛主席还真的记住了。

1956年1月10日这天,荣毅仁正在管理处上班,忽然接到了市委书记陈丕显亲自打来的电话,说有要事和他商谈,要他立刻回到家里。

荣毅仁放下电话后,急急赶回家中,陈丕显已经在家中客厅坐着等候他,看样子很着急。还未等荣毅仁开口,陈丕显就迫不及待的对他说:“毛主席要来上海了,今天马上就是视察你的厂子,我们一起去厂里迎接毛主席。”

虽然在当时,人们对于毛主席的崇拜还并不是很狂热,但他的来临绝对是莫大的荣幸,荣毅仁听后更是喜出望外,他问:“毛主席来工厂了?这是真的吗?”那神情好像觉得不敢相信是真实的。

陈丕显没有说那么多,拉着荣毅仁就走出了屋子上车,直奔工厂。刚到工厂不久,毛泽东的车队就来了。

毛泽东在陈毅、罗瑞卿、汪东兴的陪同下, 走向等候在那里的荣毅仁,便伸手和荣毅仁握手说:“荣先生,你不是要我到厂里来看看嘛?今天我就来了。”

“欢迎毛主席光临!”荣毅仁说,他见过毛主席已经几次了,但此时的他还是有些紧张和拘谨。

“荣老板,你好大的面子,你请毛主席来,毛主席就赏你的光,真的来了。”陈毅在一旁笑着说。

车间里很温暖,一台台纱机排列成矩阵状,发出了轰轰隆隆的机声,纱锭旋转着,飞纱走线,挡车女职工戴着白布无檐帽、白围裙、在纱机间巡防着,以极敏捷的动作接断了的纱线。这样的打扮让每个女工的样子看起来都很相似,每个女工要照看五六台机器,得不停地走动。

毛泽东和荣毅仁边走边说话,毛泽东好像很神奇,对荣毅仁和陈毅说:“你们不知道吧,我也纺过纱。”

陈毅马上就心领神会,笑着不做声,只是看着荣毅仁。荣毅仁糊涂了,问:“毛主席什么时候在纺纱厂做工?”

“是在延安的窑洞工厂,不过不是这些现代化的机器,而是手摇的纺车、没法子,当时蒋介石封锁我们,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我和朱老总、恩来还比赛过,看谁摇得快,结果我输了!”毛泽东比划着说,“要是你荣老板那个时候,送我这么一台机器,那我就当上劳模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荣毅仁更是笑的畅快,他从毛泽东的脸上看到了欣赏和鼓励的神情。

“公私合营后生产怎么样?”毛泽东问。

“比以前好多了。”

“跟国营企业比怎么样?”

“那还差着一点。”

“大概什么时候能赶上?”

“估计要两三年吧!”

工厂的工人们,之前也只是听说有贵宾要来,可怎么也没有想到,那个贵宾竟然是毛主席。他们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并发出了一阵阵欢呼,毛泽东也不断向人群挥手致意。

要不是事先有叮嘱,在加上放不下手中的活,否则,工人们准会把毛泽东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

“荣先生,我问你一件事。”毛泽东忽然想起什么问荣毅仁。

荣毅仁立刻俯身问前说,“什么事尽管毛主席吩咐。”

“辽沈战役的时候,你卖个蒋介石的面粉真的是霉烂的吗?”

“当然不是的。面粉是来料加工的,也验收过了。是国民党上层狗咬狗的事,他们要搞宋子文,而这批面粉是宋子文交办的,就鸡蛋里挑骨头了。”荣毅仁如实地说。

“真是秦桧的莫须有啊!国民党打了败仗,怪罪起荣毅仁,荣先生未免太冤枉了。”

“是啊,我解放后第一次见到荣先生,就说荣毅仁你不得了啊!把蒋介石军队在东北打得落花流水,共产党要谢谢你呢!”陈毅说。

“上海解放那一天,我正在接受这个案情的开庭审理,如果不是当时解放军解放了上海,我可能还会有牢狱之灾。我要谢谢共产党。”荣毅仁恳切的说。

“荣老板,你可是捡到了便宜了!”毛主席话锋一转,“荣先生,这种事再也不会发生了。雨过天晴了,你不用总带着伞,放开来干吧!没有人会给你泼脏水了!”

毛泽东继续参观,所到之处,都受到工人的热烈欢迎、掌声、欢呼声久久不息。这对于荣毅仁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鼓励。而毛泽东这次视察, 也对荣毅仁的才干加深了好感。

结语:

荣毅仁和毛泽东这几次相遇的场景,让他更加坚信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同时他用自己的一生,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探寻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经济发展之路。

荣毅仁自己说:“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我这个资本家怎么搞社会主义的玩意儿,而我就是要搞这玩意儿。因为我经受过失败的教训,只有走这条路,才是最终的出路。”

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荣毅仁最终走过来了,而且登上了政治生涯的顶峰——担任中国的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身上就是一部实实在在的中国经济史,是共产党人改造社会、社会主义探索经济道路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伟人致敬!


浏览次数: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