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与研究 > 学习园地

闯关东人:会通达经理苗竹贤

发布日期:2020-10-13
作者:作者:刘益旺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杂志
责任编辑:张睿航

苗竹贤,原名苗书田,字竹贤,长春会通达经理,原长春市民建、工商联主任委员,吉林省民建副主任。吉林省工商联主任委员。1916年生人,祖籍乐亭县新寨。弟兄三人,他居长,1926年入本村私塾读书。后因家境所限,不得不辍学前往东北经商。

苗竹贤的父亲苗泽普只身“闯关东”,在黑龙江大赉县(今吉林省大安市)的一家叫“长发源”的小商号当店员,后来当上了二掌柜,家人仍然留在乐亭。1934年苗泽普回乐亭探家,回东北时,把苗竹贤带出来通过同乡何芳亭的关系,安置在长春会通达“住地方”(当时东北把在企业里就业叫做“住地方”)。会通达是乐亭人在长春北大街开设的一家较大的商店,以经营茶叶、干菜、杂货为主,经理何芳亭。大赉长发源常从会通达进货,苗泽普常来长春办事,他和何芳亭分别是两家商号的掌柜,又是乐亭同乡,自然关系甚密,苗泽普以子相托,何芳亭慨然允诺。苗竹贤入号后,在会通达当“年轻的”,(东北旧社会商号里把“学买卖”的称为“年青的”,相当于学徒),那年他18岁。3年后满徒,吃劳金(挣工钱),成为正式店员。苗竹贤当过营业员,跑过外柜(当时叫“老客”,就是现在的推销员),后来做了会计。东北当地人都说老呔(东北人称关里乐亭一带的人为“老呔”)脾气好,其实做买卖就得讲究和气生财。在乐亭人当中,苗竹贤更是好性格。经理何芳亭觉得他人好,忠诚可靠,踏实肯干,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前,给他拨了一厘份子,光复后又提拔他为帐桌掌柜的,其实,那时会通达的营业仅仅勉强维持而已,能按月发工资已算不错了,所谓一厘份子,不过是一个空名。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市政府宣布免税三个月,拨放贷款,贷给原料,推销成品,沟通城乡贸易。从此,工商界的活动日益增多。这时有些私营工商企业的负责人,尤其是有些较大商号的老掌柜,或因心存疑虑,不愿意出头露面。党和政府为了尽快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需要团结和培养工商界的积极分子和代表人物,协助国家贯彻各项方针政策,这样就给工商界年轻有为人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苗竹贤为主管会通达外事联络,参加社会活动机会增多,为他经风雨见世面创造了条件。

1949年6月,长春市政府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这是一次重要会议,邀请的人数并不多,工商界只有七、八个人,其中就有苗竹贤。他在长春市隆重场合初露头角,从此逐渐成为工商界早期的知名的人士。1951年5月,他当选为长春工商联第二届执委会主任委员,开始进入工商联第三届执委会主任委员。同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成为长春市最初发展的工商界两名民建会员之一。1953年6月,他当选为吉林省工商联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民主建国会长春市分会筹委会主任委员。

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春市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商联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发展生产,促进物资交流,展开纳税竞赛,捐献飞机大炮,抗美援朝,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在这方面,苗竹贤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确实是一个靠得住、信得过的人。别看他在会通达的地位不高,在全市工商界却很有代表性。他能代表工商业者的合法权益,反映工商界的实际情况,表达工商业者的意愿和要求,因为他为人老实厚道,大公无私,所以得到大家的爱戴和拥护。1954年7月,长春市工商联代表大会,苗竹贤以其在工商界的声望和党的信任而当选为市工商联第四届执委会主任委员,从而为他开辟了发挥更大作用的道路。1954年10月,吉林省会由吉林市迁至长春,省工商联筹委会亦迁至长春,并推选苗竹贤等5人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就在会通达办公。这样一来,苗竹贤成了“东道主”,自然也就成了省工商联筹备工作中的核心人物,经过紧张的筹备,1955年6月,吉林省工商联第一届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苗竹贤当选为省工商联第一届执委会副主任委员。

1955年下半年,公私合营形势有了新的发展。从1955年11月至1956年初,苗竹贤为了协助国家尽快地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身体力行,与市工商联其它同志一起,住在了机关,在紧张的工作中,度过了几十个日日夜夜。1956年1月18日长春市6万名私营工商业者、工人、店员、工商业者家属和各界群众举行庆祝游行和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报喜活动。苗竹贤代表全市私营工商业者,手捧公私合营申请书,呈递给主席台上的吉林省委书记吴德和长春市市委书记宋洁涵。长春市私营工商业全部实现公私合营。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之后,苗竹贤被安排为长春市商业局副局长,精力仍然放在民建、工商方面。他主持长春市民建工作,根据民建总会的授权,在吉林省各市积极发展会员,建立组织,并完成了民建吉林省工作委员会的筹建工作。

1956年是长春市民建大发展的一年,吸收新会员167名,占长春市原工商业者及其代理人1569人的10%以上,同时,成立了3个区和7个专业公司的民建支部委员会。1956年和1957年,民建长春市委员会根据民建总会的授权,在全省积极发展会员,建立组织。1957年夏,苗竹贤亲临指导了民建吉林市委员会,通化、辽源、公主岭支部委员会和四平民建省工作小组成立。各地民建组织仍受民建长春市委员会领导。至此,建立民建省工作机构的条件已臻于成熟。

早在1956年5月15日,苗竹贤和成盛三联名,以个人名义提出建立民建省工作机构的建议。同年10月,民建长春市第二届委员会把苗竹贤、成盛三的书面建议转报民建中央常委会。

1958年10月,苗竹贤连续当选为民建长春市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和长春市工商联第五届执委会主任委员。当时考虑民建中央与全国工商联已合署办公,为了便于推动共同工作的开展,长春市民建、工商联决定成立协作委员会,合署办公,始称“市两会”。

1959年3月,经民建中央常委会批准,中国民主建国会吉林省工作委员会(简称“民建省工委”)正式成立。成盛三为主任委员,苗竹贤为副主任委员。接着,民建省工委与省工商联常委会举行首次联席会议,决定加强合作,合署办公,始称“省两会”。至此,民建长春市委员会在苗竹贤的主持下,顺利地完成了帮助省内各市发展建立组织,并筹建省工作机构的使命,成为吉林省民建组织的重要奠基人。民建省工委成立两天之后,省工商联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苗竹贤连续当选为省工商联第二届执委会副主任委员。

1960年2月,他当选为全国工商联第三届执委会委员,这是他进入“两会”中央领导机构的开始。1961年3月和1964年5月,他连续当选为民建长春市第三届和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但从1961年3月开始,他不再担任长春市工商联主任委员职务。

由于苗竹贤在工商界的声誉和贡献,20世纪50年代初,曾先后被选为长春市人民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从1955年吉林省政协成立,直至1980年他调到省里工作,连任历届省政协常委,并兼工商工作组组长。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民建、工商联机关被迫停止办公。他全家被送到了德惠县,备尝艰辛。他默默地承受着精神上的折磨和生活上的磨难。在那是非颠倒的岁月里,他一如既往,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与党“荣辱与共”。

1978年2月,苦尽甜来。省、市民建、工商联相继恢复了组织活动。经过酝酿商定,省“两会”不成立临时领导小组,仍由主委、副主委主持工作,苗竹贤仍为民建省工委和工商联的副主任委员。长春市“两会”成立临时领导小组,他担任民建临时领导小组组长,同时也是市工商联临时领导小组成员。他又重新获得了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奉献力量的机会。这时他已年逾花甲,时间对他来说更加宝贵了。

1980年6月未,民建吉林省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和吉林省工商联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春同时召开,把吉林省民建、工商联的工作重点及时地转移到“以四化建设为中心、为三大任务服务”的轨道上来。在这次大会上,他当选为吉林省工商联第三届执委会主任委员和民建吉林省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从此,他不再担任长春市“两会”的领导职务,而专心致志于省“两会”工作。1984年2月,他又连续当选为省工商联第四届执委会主任和省民建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5年以后,他的身体明显衰老,多种疾病缠身。1988年10月,民建吉林省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和吉林省工商联第五届代表大会在长春同时召开。会前,他正式提出,因年老多病,请求不再继续担任省民建、工商联的领导职务,大会接受了他的请求,通过了给他的致敬信,充分肯定了他的工作成绩和贡献,仍选他为省工商联第五届执委会名誉主委和聘请他为省民建第三届委员会顾问。

1991年6月23日苗竹贤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75岁。


浏览次数: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