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征文】“新时代”深化改革之路上的“立”“守”“得”

发布日期:2024-10-14
作者:李朋锦
责任编辑:张睿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新时代”下如何走好深化改革之路指引了明确的方向。值此新中国成立、人民政协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七十五载之际,作为民建的一员,更应积极领会改革意图,认真学习全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境界,回应时代的召唤,助力改革措施的每一块“砖”精准落地,铺就“新时代”的改革之路。

“立”勇气之本,以“登高望尽天涯路”的决心,在艰难险阻中勇往直前,开拓“新时代”深化改革之路。进入新时代,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际局势波诡云谲,作为民建会员,想要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必须细细体悟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学习新思想跟上新时代。在思想上,要将改革实践的方法论、全会精神灵活应用于自身实践,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勇于在日常工作中打破思维定式、杜绝路径依赖,鼓起勇气主动尝试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搞“复制粘贴”,敢于作为、勇于进取,做一滴不断流动的水,与广大青年干部汇成锐意进取的河,最终激荡起深化改革的海。在行动上,必须锐意进取,于工作中、生活中磨炼自身的危机意识、机遇意识,使自身能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工作上不断出现的压力与问题,勇于开“顶风船”,激流勇进、奋起扬帆,于改革的浪潮中“追光前行”,做深化改革的“开路先锋”。

“守”担当之心,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性,在名利诱惑下牢记初心,坚守“新时代”深化改革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参政党的一员,更应该坚持党的方向、立场、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中,要守得住初心,担起使命,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议题开展工作。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守改革为民的心,“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保障民生的道路上没有终点,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二字,始终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面对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无论工作再苦再难,也要把事办好,把事办实,切实树立好正确的政绩观,摒弃追名逐利的思想,严守纪律规矩,做到“物来诱之而不随,物来触之而不动”,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在做到“两个维护”的同时,助力深化改革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得”创新之变,以“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求索,在周折磨炼后突破陈规,实现“新时代”深化改革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要想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把深化改革之路铺宽阔坦荡,广大青年干部必须时刻怀揣一颗求索之心,在实践中领悟改革的内涵,在尝试中创新工作的方法。面对问题与磨难,要善于总结“老经验”,钻研“新思路”,秉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心态,在积累中以实践的量变引起创新的质变。与此同时,面对经验与知识,不能有色眼镜,真正体会到改革开放的本质,以新格局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要摒弃成见,去芜存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与做法,以此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创新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作者系民建吉林市龙潭区基层委员会会员)


浏览次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