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纪念响应中共五一口号75周年

【征文】铭记合作初心 坚持肝胆相照 在建言践行中贡献力量

发布日期:2023-06-27
作者:王哲宁
责任编辑:张睿航

2023年是“五一口号”提出75周年,为了更好地纪念“五一口号”,深刻学习感悟“五一口号”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精神要义,作为一名新会员,我认真学习了“五一口号”的主要内容、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深入思考当今我们应怎样纪念“五一口号”,怎样回应时代要求。

为了更好的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通过李红梅等《向北方》一书的笔触,感古思今,沉浸学习。1948年前后,国共两党战场上胜负日见分晓,建立一个天下归心的政权,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略。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最早在香港《华商报》上公布了“五一口号”。“五一口号”共计23条,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改定,特别是修改后的第五条中关于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发布后快速传播开来。在当时各民主人士、社会贤达中引起热烈反响。各个民主党派相继表示赞同。5月23日,民建总会及其主要领导人踊跃响应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在上海秘密召开常务理事、监事联席会议,一致通过决议,赞成中共“五一口号”,筹开新政协,成立联合政府。可以说,“五一口号”的发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政治文化、政党制度的伟大创造,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意志,可谓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我想,如果回到那个历史时间节点,“五一口号”究竟为这个既古而新、遭逢战乱又百业待兴的民族注入了怎样的强心剂?经历了神州陆沉和艰苦斗争,先辈们看到了各自为之奋斗多年的目标终于要实现了,将是多么激越和期待。回溯文本,顾往思来,我们可以看到,“五一口号”在当年的中国,就是时代的强音,它道出了大家多年奋斗的目标与心声;就是历史的趋势,也是当时各个民主党派人士必须予以回应的历史立场、方向道路的选择问题。

在那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人邀请并护送多批在港民主人士、社会贤达北上,历经千难万险抵达北方解放区,准备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据史料统计,1949年9月出席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六百六十多名代表和候补代表中,超过四分之一是在“五一口号”感召下,从香港北上的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人士。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感悟到,“五一口号”的提出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回应,实际上拉开了政治协商的序幕,加强加快了统一战线的建立,也奠定了当今新型政党关系的历史基础。自此之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治上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共产党人想在一起、走在一起、奋斗在一起。这是历史性的选择。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的4月25日,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反复学习回味郝明金主席的重要发言,我感到深受教益。感悟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民建都坚守合作初心,始终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二是要大兴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践行,承担起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政治责任。做好这两点,就是对“五一口号”最好的纪念。这段实事求是、推心置腹的讲话,对我而言,既是提醒,也是勉励,让我充分认识到,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牢牢铭记合作初心。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征程新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作为青年会员,自当赓续优良传统,锚定奋进坐标,担当时代责任,在自己所长的领域,深入调查研究,沉淀规律方法,锤炼本领能力,在观思行中悟根本,在学干兴中作贡献,弘扬传统,开拓奋进,在建言践行中肩负起一名新时代会员的光荣使命。

(作者系民建四平市会员)


浏览次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