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跌宕纵横,荣辱相依。我们听过女娲补天的神话,看过伏羲老祖的故事,摩挲着战国编钟,追忆着丝绸之路,记得大汉御林军头盔耀眼的红缨,畅谈万朝来贺的无上荣光,郑和下西洋船楫声声,戚继光斩倭寇横刀立马。每朵历史的浪花,都是涌入我们灵魂的五千年光辉。当然,还有,列强瓜分我们的土地,让我们的河山满目疮痍。十四年冷冽风霜,山河失色,面临亡国的剧痛,无人忘记,不屈的信念,在磨砺中孕育,多灾多难的祖国迎来了苏生的那一刻。
75年前,那是一个充满艰辛与希望的时刻。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始了崭新的历史征程。这一伟大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取得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75年似乎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这75年对于新中国而言,却是波澜壮阔、奋发向前、辟地开天,在这段不平凡的岁月里,新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转变,谱写了一曲曲震天撼地的壮丽诗篇。
75年里,新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考验,但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经济建设,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腾飞令人瞩目。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地位,新中国更是实现了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民主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汇集了各民主党派等各界各方面人士,在社会基础、组织构成上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现有政治体制,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实现了最广泛的有序政治参与。
75年里,一代代民建人紧跟中国共产党的步伐,殚精竭虑、砥砺前行,以他们的忠诚、用他们的青春、凭他们的努力,在新中国发展的征途中印上了深深的足迹。新中国成立后,民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无论是捐献物资支援前线,还是送子从戎保家卫国,尽显拳拳赤子的忠国、报国之心。此后,无论在土改、镇反、“三反”“五反”运动,还是配合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服务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等方面,民建人都不辱使命,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彰显了民建人“责在人先、利居众后”的高尚品质和崇高风范。习近平总书记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所以,我们必须铭记新中国七十五年的峥嵘岁月、必须秉承先贤的奉献和坚守,在熟知、铭记和感怀历史的同时,更要发扬传统、热爱中国、奉献人民;更要牢记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不忘合作初心、追求崭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所以,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发展之路仍然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新中国不断向前迈进。
新中国的75年是一段充满奋斗与辉煌的历程,也是一段充满希望与憧憬的未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让我们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携手开启新中国更加壮美的明天!
(作者系民建辽源市委会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