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与研究 > 理论研究

试谈民建基本价值观:“爱国、民主、为民、进步”

发布日期:2014-05-28
作者:省委副主委兼秘书长 宋村珠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于19451216。七十年来,民建积极投身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培养、铸就了民建“爱国、民主、为民、进步”的基本价值观。

 

热爱祖国是民建的立身之本

民建把自身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致力于建立新型国家,实现民族振兴伟大事业。七十年来,热爱祖国一直是民建人的价值追求、立身之本。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自觉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爱国必须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民建人与全国人民共同得出的历史结论。

爱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政治共识。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行动在人类历史上树立了爱国的典范。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万里长征开赴抗日前线。民族大义为先,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了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赴重庆谈判;她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几十年的流血牺牲和不懈奋斗,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灾难深重的屈辱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得到了包括民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爱戴和拥护。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此有了主心骨和领导核心,真正有了希望。1949年,民建创始人之一章乃器随同30余位民主人士在东北参观,同行的人唱起一支歌曲,开头的一句歌词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章乃器提议增加一个字,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唱响中国大地,唱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

没有共产党也没有民建。中国民主建国会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民主建国、和平建国而成立的,自成立之日起,就没得到国民党及其领导的政府的承认,受到百般迫害,被迫转入地下活动。民建组织、参与的和平民主运动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残酷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沧白堂事件”、“较场口事件”和“下关事件”,打伤参加活动的民建会员;主要负责人住所被查抄;会员黄竞武、姜化民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先后被国民党杀害。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民建的成立和发展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多次与民建领导人座谈交流对时局的意见;民建会员被打伤后,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亲自到医院看望;中共中央多次采取措施,在国民党的枪口下营救、保护民建领导人;民建《加强内部团结和警惕,答告美帝好梦做不成的声明》发表后,毛泽东给予了充分肯定:“民建此次声明,不但是对白皮书的,而且说清了民族资产阶级所以存在和发展的道理,即建立了理论,因此建立了民建的主动性,既有利于今后的合作”。民建从中国共产党的身上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合作共事的前景,毅然放弃了“中间路线”,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事实表明,民建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正确的选择、顺应人民意愿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基本政治制度为民建自身建设、发挥作用提供了条件和空间。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亲密合作是民建报效祖国、自身价值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民建和祖国是命运共同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已经迎来了繁荣富强的新时代,正在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爱国。

爱国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民建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做出的科学判断。 

一个国家的发展根本问题是道路问题。一个国家内部纷争本质上也是道路问题。从辛亥革命开始,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不断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

1945年发生过很多重要事件,抗日战争胜利,“双十协定”签署,民主党派成立等。还有两件事铭记史册。一件是黄炎培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七老”访问延安。七位参政员耳闻目睹,亲身接触到的是一个崭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形态,孕育中的“社会主义制度”,一个足以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区和国统区水火两重天的鲜明对比,使“七老”感慨万千,他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社会主义启蒙教育。另一件是《延安归来》一书发表。访问延安回到重庆后,黄炎培用半月时间写完并突破国民党报刊图书审查制度自行出版了《延安归来》一书,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了所见所闻、与中共领导人的交往交流、对时局的认识和看法。《延安归来》第一次由民主人士向世界系统介绍解放区实际情况,介绍共产党的主张和取得的成就,实际上是推介社会主义的檄文,奠定了日后民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思想基础。

曾有人预言:“共产党打得下上海,但是管不了上海”。中国共产党的回答是:“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配合,中国共产党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落实执政为民理念,带领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边探索边实践,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构建了完备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治理体系,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进程中,共产党人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不断深化对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面向世界发展中国,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短短的六十几年时间里,中国由一穷二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上海早已成为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城市媲美的国际大都市。

一个拥有十几人口、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大国,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也十分不易。经过100多年的探索,60多年的发展建设,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无可辩驳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民建七十年孜孜以求的正是这样的道路和通向的目标。爱国就要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警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追求民主是民建的生命线

民建是在著名的“窑洞对”感召下,民建先贤顺应时代潮流发起成立的。七十年来,如同自己的名字一样,一代代民建人,以推动社会民主为己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了人类民主形式,民主建立国家、民主建设国家,民主富强国家,矢志不渝,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用行动和作为把民建的名字镌刻在中国的历史上。

民主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阶梯和标志,通过民主方式建立的国家,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民主元素,民建成立之初,要求民主,要求建设,致力于民主建立国家。

政党的产生,埋葬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民主党派的产生,打破了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图谋,使中国进入了现代民主国家的行列。

民建成立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向何处去的关键时期,宗旨是推动民主和建设,体现了当时的民族工商界和知识界对和平统一、民主建国的期望,但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推行的“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民建组织因而不被承认而“非法”,各种活动被冲击和镇压。相应的,民建同其他民主党派或在旧政协会议上,或联合开展活动,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成为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政党。

1948年,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即将迎来全国解放。中共中央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政治分水岭。民建等民主党派纷纷响应,领导人克服重重困难,齐聚北京,共商建国大计。

响应“五一”口号标志着民建政治立场、政治纲领的转折,是重要的里程碑。民建积极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主要领导人被推举为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3名会员被推举为副秘书长。筹备委员会的名额小组、政协组织法起草小组、共同纲领起草小组、政府组织法起草小组、宣言起草小组都有民建会员参加,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闭幕,新中国成立后,民建明确宣布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自己的政治纲领,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道路。  

民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汇集人民创造力的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建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优势,致力于民主建设国家。

20世纪初,面对积贫积弱、受尽外国列强欺辱的中国,工商界仁人志士有着强烈的发展民族经济的愿望。民建主要创始人黄炎培提出教育救国理念,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思想,成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以胡厥文为代表的民建会员选择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他26岁时就创办了上海新民机器厂,后有发起创办了上海铜铁机器业同业公会。但他们只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夹缝中生存,并没有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新中国成立后,民建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企业管理、社会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有了用武之地,实现民主建设国家的抱负有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民建积极为恢复国民经济献计出力,章乃器建议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得到采纳,广大会员踊跃认购,为克服国家财政经济困难发挥了作用。朝鲜战争爆发后,根据黄炎培的建议抗美援朝的队伍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形成了有利的国际影响。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建会员相应中共中央、民建中央号召,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参与公私合营,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巩固经济基础做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多党合作事业进一步发展。民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更加规范和深入。在民建中央副主席李崇淮的建议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建立了法律根基。

在《共同纲领》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民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保证,在更高的层面、更广阔的领域推动民主建设国家。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2名民建会员担任委员,1人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18人担任部长级及相应的领导职务,13人担任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副市长。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1名民建会员当选常委会副委员长,3人当选委员,2人当选共和国部长。“文革”结束,民建恢复活动后,越来越多的民建会员走上国家、省、市级领导岗位,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经过七十年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锻炼,民建已成长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民主形式要与一个国家的国情相适应,也应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建发挥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历史作用,致力于民主富强国家。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确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战略部署,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十八大精神具体措施。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利益矛盾进入凸显期,前途光明,任务艰巨。“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民建必须高举民主的旗帜,肩负起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历史责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不断凝聚正能量,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民建各级组织和会员需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根据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新环境、新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自身建设、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国家富强,人才是基础。民建事业发展,人才是保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七十年来,最大的变化是政党间人才力量、人才构成的变化,不仅执政党凝聚了大量人才,拥有的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企业管理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七十年前不能同日而语,其他民主党派也吸纳了相当数量的经济界人才。建设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合格参政党,民主富强国家,民建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抓好专家学者、企业经营管理者两支队伍建设。专业人才不等于参政议政人才或者民主政治人才,在注重吸纳优秀专业人才入会的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参政议政能力都很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参政为民是民建的基本宗旨

民建成立伊始,就提出“民有、民治、民享”政治主张,与“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改革的成果与人民共享”高度契合。七十年来,民建牢记立党为公、参政为民的宗旨,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密切联系经济界,积极履行职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成长为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牢固树立参政为民理念,密切联系群众,畅通有序政治参与渠道,民建各级组织和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为建设小康社会献计出力。

民建主要创始人之一黄炎培,192112月和19226月,北洋政府梁士诒内阁和颜惠庆内阁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但他以愿意在野从事职业教育为由,坚决不当军阀政府的官,不肯就职。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要封他为部长,黄炎培又拒绝了,为此还得罪了蒋介石。1947年蒋介石一手操纵的国民大会在南京举行,蒋介石再次伸出橄榄枝,黄炎培不为所动,不为势所屈。1949年黄炎培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他专门发表了《为参加行政工作一封公开信》: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他以民为本的情怀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对民建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建继承优良传统,坚持立党为公,参政为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就重大国计民生问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站在遵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1989年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首次以党派名义发言,提出《在坚持的前提下逐步完善、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1992年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做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旗帜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开放。1993年做了《把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来抓》的发言,1994年作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的发言。此后,民建中央提出了《关于当前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大开放》的建议、《关于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提案、《关于建立城镇廉租房制度,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提案》,等等。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巩固、发展了民建的特色和优势,成为有所作为的参政党。

民建中央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作为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工作的重要渠道和形式,制定了《反映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暂行规定》,建立了反映社情民意网络和制度机制,组织会员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社会生活,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国企改革、市场物价、反腐倡廉、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反映事实真相和来自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想法、呼声,推动有序政治参与,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在民主监督、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抓住改善民生的关键环节,调动全会力量,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开展就业培训,改变贫穷落后地区面貌,帮扶困难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无论是当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原工商业者,还是现在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经济界人士,都来自于社会基本群众,原本都是平民百姓,甚至是穷苦出身,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有着深深的感情,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因而无论是抗战期间,内战期间,还是选择走社会主义到路,民建人始终与人民共呼吸,与国家共命运,改善民生成为民建人的精神血脉、价值基因。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建有了用武之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设立了咨询培训部,制定了“扬长避短、拾遗补缺、稳步推进、讲求实效”的培训工作方针,利用传统优势,建立行之有效工作机制,开展专业、专题经济咨询服务,举办工商专业培训,培训军地两用人才,创办各类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参与经济建设。高度关注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受灾群众,在全会开展“智力支边”活动、“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1991年民建中央将“咨询培训部”更名为“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部”,1998年再次更名为“社会服务部”。

进入21世纪,民建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围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制定了《民建中央关于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民建中央关于加强扶贫工作的意见》,努力打造社会服务工作品牌。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连片开发,与其他民主党派一起长期支持贵州毕节地区招商引资,脱贫致富,形成了“毕节模式”。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工作方针,探索新时期社会服务工作有效途径。2002年,民建中央会同有关部门举办“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每年举办一次,推动科技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3年,民建中央第一次在武汉举办“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2004年更名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每年举办一次。2005年,启动“思源工程”,引导会员“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思源工程基金”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扶贫基金。1998年大洪水、2003年“非典”流行、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民建会员积极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利用各种平台,开展经常性的捐资助学、帮贫扶困、拥军优属、送医药、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彰显了民建心系百姓思想觉悟和价值观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联络工作,为我国开展和平外交,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与时俱进是民建的活力源泉

民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注重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政治力量。七十年来,民建通过自我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形势,坚持并不断发展广泛性、进步性,努力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参政党。

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孕育了民建的进步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升了民建的进步性,民建由参加民主革命的革命性质的政党,成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民主党派。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中华文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使本可以衣食无忧的民建先贤,面对民族危亡,组织工厂企业西迁,为抗击日寇保存经济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独裁者的倒行逆施,高举民主旗帜,顺应时代潮流,成立了中国民主建国会,与时代同进步。

民建在成立宣言中,以民主和建设为宗旨,提出了世界要和平、国家要统一、政治要民主、经济要建设、社会要公平、教育文化要发展等主张,具有爱国、革命、进步的性质,顺应了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民对和平与民主的渴望,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纲领的要求大体一致。民建政治纲领的进步性为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1948523,在百色恐怖笼罩的上海,民建通过了“赞成中共‘五一’号召,筹开新政协,成立联合政府,并推章乃器、孙起孟为驻港代表,同中共驻港负责人及其他民主党派驻港负责人保持联系”的决议,放弃“中间路线”,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代表人士组成的政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难能可贵,集中体现了民建的进步性。

新中国成立后,民建认真落实《共同纲领》,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参加政权建设,参与政治协商,教育推动会员进行自我改造,带动工商界人士爱国守法、依法纳税、认购国债,支援国家建设,协助党和政府顺利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并积极有效地开展自我教育,引导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了“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纲领,确立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1952年,民建第二次总扩大会议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国民主建国会会章》,明确“本会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的政党”,1955年,民建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民主建国会章程》(以下称《章程》),明确“本会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一个民主党派”。

尽管在各项“运动”中,民建组织和会员受到不同程度冲击,特别是“文革”期间,组织被迫停止活动,许多会员受到迫害,面对严峻的政治考验,民建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也没有动摇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民建的进步性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

改革开放锤炼了民建的进步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引领了民建的进步性,民建由民主党派成长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荣辱与共、肝胆相照”方针得到落实,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社会民主建设新局面。民建积极投入改革开放洪流,确定了“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实现了工作中心的转移。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民建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1979年,民建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明确“本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民主党派”。1983年,民建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第一次明确“本会的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准则”,推动依法治会。1988年,民建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第一次提出本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表明政治主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充实完善。1992年,民建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明确“本会是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第一次把“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入总纲。1997年,民建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第一次把“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写入政治纲领。2002年,民建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对本会地性质有了新的认识和界定,“本会是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并将“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政治纲领。第一次明确本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两大职能。2007年,民建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在政治纲领中明确提出“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写入总纲,决定设立中央监督委员会,完善内部民主、自我约束机制。提出“把本会建设成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制度上健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的目标。《章程》记载了民建事业的发展历程,表明民建坚持与时俱进,在与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合作中,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持并不断发展进步性。

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89]14号文件)颁布实施,作为多党合作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民建积极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扎实推动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切实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机关建设,不断提高履行职能水平,各项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 [2005]5号文件),参政党建设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新时期。民建积极学习贯彻中发 [2005]5号文件,以政治交接、保持和发展进步性为主线,在全会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努力推动“三化”建设,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实现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

作为民建的基本价值观,爱国是基础,民主是方向,为民是根本,进步是动力,构成了民建团结奋斗、开拓前进的文化核心,精神支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为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更多的正能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黄少宇           

浏览次数: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