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荣获民建中央2012年重点理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民主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人类文明的标志。中国参政党为推动社会民主而产生,以完善社会民主为己任,以发展社会民主为目标,故又称民主党派。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进程中,参政党及其成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认清民主的本质。这是参政党保持进步性的基础、正确履行职能的前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保障。
参政党及其成员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就是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伟大独创性和巨大优越性,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为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贡献力量。
一、认清民主的本质
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必须认清民主的本质。
所谓民主,“是指人民有参与国家事务或对国家事务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现代汉语小词典)。通俗讲就是多数人的统治或多数人满意的统治。民主是一种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切身利益的方式。所以,民主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利益的价值判断,其本质是价值观决定民主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追求什么样的利益实现方式。
人民民主追求人民的利益最大化,追求共同富裕。这也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是追求资本利益的最大化。是“资本民主”或“金钱民主”。这是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最能迷惑人的是,西方一些人把社会的发达、人民的富裕归结为民主的形式的作用。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的结果。而产生这一结果的国际环境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发达。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他们感到了威胁和害怕,总想在经济上扼制中国,在意识形态上搞乱中国。西方民主不能防止和解决“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的事实,使“民主形式决定论”、“西方民主优越论”不攻自破。
西方的一些政客鼓吹资本主义民主,甚至欲将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强加给世界各国,实质上是推销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让世界人民都成为他们的追随者,听他们指手划脚,使他们有利可图。用他们的民主标准,评价世界各国,暴露了他们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嘴脸,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侵害了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必然遭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唾弃。
民主观是价值观的反映。参政党树立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把树立正确的民主观作为重要任务,学习社会民主基本理论,了解社会民主发展的历史,探讨社会民主发展的规律,提高理性思维能力,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以及其它民主形式的界限,毫不动摇地坚持、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和环境。
二、认清民主形式的多样性
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必须认清民主形式的多样性。
世界上没有普遍适用的民主形式,这是由世界的多样性决定的。特别是人类社会,国情、民族、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造成人们价值观的不同,使其相应的民主观出现差异,即便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国家民主实现形式也有很大差异。这是客观存在、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选择符合其价值观念、维护切身利益的民主形式的权力。一切将自身的民主观强加于别国人民的企图都是别有用心的,都只能给那个国家制造混乱,危害世界和平与稳定,最终危害始作俑者。
社会民主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完善的。西方一些自诩民主传教士的人也不能抹杀几十年前美国的黑人和妇女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事实。在发展、完善民主制度的过程中,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科学、先进的民主建设的经验,而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做法,民主具有时间属性或时代属性。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民主形式依然是维护国家利益、国内人民利益的手段,这是由利益观价值观决定的。日本可以一年一换、甚至一年几换首相,但却不顾世界人民的反对,坚持商业捕鲸,在历史上还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进行大肆侵略,一次性屠杀30万南京居民,至今不肯忏悔这段侵略历史,却对投向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耿耿于怀。美国标榜是民主国家,却公然发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动辄用所谓民主的方式,干涉中美贸易,逼迫人民币升值等等。可见,民主具有空间属性。无数事实表明,民主已成为一些政客的政治工具,必须引起参政党及其成员的警惕。
历史和文化对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民主观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是决定性的影响。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也曾试图引进西方的民主形式,但超越了社会发展的阶段,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度搞议会制,搞三权分立,最终结果只能是失败。而且,中国长期奉行和为贵的中庸文化理念,不适应全面竞争的社会运行方式,和谐、共赢更有生命力。台湾地区资本经济比较发达,引进西方的民主形式,搞所谓的轮流执政,带来的不是和谐稳定,而是更多纷争,乱象频现,是文化因素导致的结果。阿根廷以及苏丹等非洲国家、地区照搬西方民主,同样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民主具有历史文化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民主形式的创新,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利益观,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吸收了世界各国的先进的民主理念与实际经验后,形成了自身特点和优势,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缓和、化解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认清推动民主建设的责任
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必须认清推动民主建设的责任。
1.政治协商的责任。中国参政党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协商建国、协商治国,创新了人类社会民主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民主的科学内涵,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形成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构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框架。民主强调有序性。协商已成为中国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参政党及其成员必须承担起代表所联系的人民群众开展政治协商的责任,成为人民民主的纽带和桥梁。正确处理政治协商与事务协商的关系,高层协商与一般协商的关系,组织协商与成员间协商的关系,全面准确交流信息、表达意愿、增进共识。
参政党及其成员承担政治协商的责任,必须树立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关于民主建设的有关理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建立共同的语境,才能进行有效的协商,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2.参政议政的责任。“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创新了治国理政的理念,赋予了参政党参政议政的历史责任,把民主权利转化为实际责任,“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参政党及其成员承担参政议政责任,必须正确处理参政与议政的关系,建言献策与反映社情民意的关系,岗位工作与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关系。特别要注意选拔、培养参政议政人才,建设一支善于参政议政,善于合作共事的人才队伍,夯实履行参政党职能的组织基础;注意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各种平台,议政议到关键处,打牢履行职能的群众基础;注意在岗位工作中发挥作用,建功立业,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履行职能的社会基础。
参政党及其成员承担参政议政责任,必须树立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优良传统,发挥特色和优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事业中,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3.民主监督的责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赋予了参政党监督的责任。监督有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内部监督等等。只有有效地对权力进行监督,才不会“人亡政息”,才能跳出“周期率”的支配。监督是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的监督是民主监督。正确履行监督职能,必须处理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民主监督的关系,不能因为监督否认党的领导,相反,加强监督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拥有坚强的、统一的领导核心;处理好民主监督与法律监督及其它监督方式的关系,科学定位,有的放矢,突出合作思想,形成监督合力;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参政党组织和成员在监督中共党委和政府的同时,也要自觉接受中共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自身建设,正确履行责任。
参政党及其成员承担民主监督责任,必须通过树立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础,突出社会主义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优良的作风,高尚的情操,过硬的政治、业务素质引领时代风尚,与全国人民一道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提升社会主义民主的质量和水平。
4.依法治国的责任。民主与法制是辨证的关系。发展民主必须健全法制,使民主法制化;法制建设必须体现民主的精神与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中国的政党制度》)。参政党及其成员推动社会民主必须承担推动社会法制建设的责任。一方面,依法开展活动、主张民主权利;另一方面,促进法制建设的民主化,使法律、法规体现民主的精神与原则,保护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
总之,树立正确的民主观,是参政党保持进步性、正确履行职能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是政治把握能力高低和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标志,必须引起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高度重视,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树立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树立正确的民主观贯穿思想建设的全过程、政治交接的全过程,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努力建设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合格参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