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与研究 > 理论研究

辛亥革命对参政党建设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发布日期:2011-10-11
作者:民建吉林省委秘书长 宋村珠

100年前,以19111010武昌起义胜利为标志,中国发生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辛亥革命。这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制度,成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中国社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

一、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终结了中国的传统社会,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改变了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向,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追赶世界发展的脚步,开始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辛亥革命与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农民运动和农民起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由孙中山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领导,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形成了“民族、民主、民权”的三民主义指导思想,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方针和政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组织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武昌新军的枪声,宣告了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王朝的灭亡。

辛亥革命的光辉历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的先贤忧国忧民,心系国家民族兴亡,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孙中山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思想理论,孙中山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构想,孙中山爱国、革命、进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国参政党与辛亥革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联系,铭记辛亥革命历史,学习辛亥革命精神,对于参政党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参政党坚持正确的方向,正确地履行职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辛亥革命对参政党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作用

任何政党产生、建设、发展都需要相应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100年后,回顾、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和对参政党产生所具有的深刻影响、关键作用。

一是辛亥革命为参政党成立奠定了社会基础。1840年以后,清王朝逐渐腐朽没落,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腐败无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奴颜婢膝,对内残酷剥削和镇压。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别说成立政党,就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的维新运动都被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视为大逆不道,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君子”为代表的无数仁人志士惨遭杀害。为此,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也只得在日本成立。辛亥革命使中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参政党产生、存在和发展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提供了必要前提。同时,政党政治成为当时社会的潮流,特别是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使参政党的创始人看到了政党的力量,看到了政党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了他们组织起来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热情和信心。这一点,从许多参政党的创始人参与创建几个政党的历史事实,得到充分的证明。

二是辛亥革命为参政党成立提供了人才基础。辛亥革命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政党制度建设也由此拉开了序幕。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推行独裁专制统治,提出中国只能有一个党,一个主义。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对民主运动进行残酷的迫害和打击。面对国民党、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全国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团结起来,开展争取民主的斗争,并整合不同届别的政治力量,成立政党,史称民主党派,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参政党。怎样建设政党,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一方面,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为这些带有资阶级政治团体性质的政党提供了基本模式。另一方面,辛亥革命为民主党派建立、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参政党早期的领导人和成员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人,或者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比如黄炎培、张澜、唐继尧、彭泽民、马叙伦、沈钧儒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人还长期担任参政党的领导人和国家领导人。辛亥革命对中国政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参政党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极其深远影响。

三是辛亥革命为参政党成立形成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现代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思想、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关于民族团结平等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对参政党成立与发展、对民族复兴,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深地融入民族精神之中。经中国同盟会培养、辛亥革命锤炼的参政党创始人提出了明确建党思想和政治纲领,对于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民主建国会提出的“民有、民治、民享”的主张,职业教育的思想,等等,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得到实践和实现。

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仅指导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也为民主党派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保持进步性,正确履行职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辛亥革命对参政党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100年后的今天,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新的形势、任务、挑战和机遇。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学习辛亥革命的经验,弘扬辛亥革命的精神,对于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加快民族振兴,特别是对于加强参政党建设,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事业,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要有理论建设的能力。一个政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解决理论武装问题,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更高的层次上推动事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理论建设能力,首先体现在理论宣传方面,要使基本理论深入人心,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才能真正形成政党的力量。辛亥革命虽然有孙中山建立的“三民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但局囿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宣传工作不到位,以及资产阶级利益观的局限性,并没有真正统一中国同盟会成员的思想,更没统一革命的行动,特别是在“二次革命”、“护法运动”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人看不到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在现实利益面前,妥协了,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理论建设能力,包括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政党要有在理论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中的各类问题。这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充要条件。辛亥革命在“三民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夺取了政权,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尽管在很短的时间内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中国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最终因没能化解与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失败了。

理论建设能力,还有思想文化以及作风建设的能力。领导辛亥革命的同盟会,是在湖南华兴会、广东兴中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的基础上成立的。因此,它的思想文化是多元的,分分合合、明合暗分是它的一个特色。以至于后来的国民党仍继承了这样的组织文化传统,到台湾后还发生分裂。一个经常分裂的政党,一个没有过硬的组织文化的政党,是没有自我发展能力的,更不会有参与、引领一个国家建设的能力。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参政党在弘扬辛亥革命的精神的同时,要加大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的力度,认真解决理论武装问题。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分析、解决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中遇到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动理论创新。要加强思想文化和作风建设,尤其在利益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团结,提高凝聚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保证参政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二是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建设,可以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但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做法,一定要适应国情,否则,必然走进死胡同。中国同盟会是采取“入伙”的方式,由多小党派联合组成的,组织结构采取了西方的三权分立原则,设立了评议、司法、执行三部,虽然有利于权力分配和制衡,却难于协调一致,这使同盟会难以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成为最终瓦解的原因之一。辛亥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美国、法国的“三权分立”、“代议政治”原则,确定了“责任内阁制”。一方面是想得到美国、法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另一方面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视为灵丹妙药,脱离中国国情,必然夭折。

参政党建设与发展,处理内外部事务和履行职能,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把握学习与创新的关系。总结辛亥革命以来国内外政党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建设规律,不迷信、不僵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和发展进步性,在多党合作事业中,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永葆生机和活力。

三是要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没有取得成功,表明它对形势的判断能力、把握能力不足。当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后,依然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孙中山匆忙回国,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只是孙中山做了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中只有三名同盟会成员,中国同盟会并没有真正取得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对同盟会的建设,对治国理政缺乏必要的准备和控制力。对北洋军阀更是没有正确的判断,试图通过同盟会以外的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把革命成果拱手让给了袁世凯之流,甚至把一个重大革命原则问题,看成是谁当总统的问题。二次革命后,想当皇帝的袁世凯在革命军的讨伐中抑郁而死,中华革命军就被解散了,还是把实现共和的愿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因此,具有较强的政治把握能力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和有所作为的基础。

我国民主党派成长为参政党的过程,就是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把握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1948年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参政党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开启了多党合作事业。在十年动乱期间,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面对东欧剧变,参政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很强的政治把握能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世界多极化、思想文化多元化、政治经济利益多样化的趋势明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多党合作事业还将面临诸多问题和考验。参政党必须把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把握能力建设作为长期的重要的任务。对于国外一些敌对势力、政党、政客的说三道四、指手划脚,要提高警惕,不仅听他们说什么,还要看他们做什么。历史告诉我们,外部势力插手和干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灾难。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把握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提高参政党成员的综合素质。重点要培养、选拔好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各级机关队伍建设,这两个层面对于参政党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把握能力具有关键的作用。

辛亥革命举起了民族复兴的旗帜,开辟了民族复兴的道路。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功。100年后,重温辛亥革命的历史,武昌起义的枪声仍在耳边回响,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嘱托依然振聋发聩。辛亥革命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正确履行参政党职能,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多党合作事业向更高层次和目标奋进。

 

 

 

 

 

责任编辑:黄少宇                 

浏览次数: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