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推翻封建帝制 走向民主共和

——献给辛亥革命100周年

发布日期:2011-09-14
作者:蒋鹏军

 

鸦片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没齿难忘、伤痛不已的历史事件,不仅拉开了中国近代屈辱、抗争、反击的历史序幕,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漫长而压抑的封建社会及帝王专制犹如大厦将倾,在风雨飘遥中逐渐衰落下去。作为换起中国人民不断觉醒、摆脱愚昧展开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间,曾掀起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革新、革命浪潮。而这些重大革新、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风卷残云,又如摧枯拉朽,使得腐蚀无能、崇洋媚外、渔肉百姓的满清王朝,从没落、衰败到走向灭亡。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强运动,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几次较有影响的运动只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跌宕起伏,教训颇深,结局惨痛,而只有辛亥革命才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使得这场旷日持久的旧式革命震惊中外,荡涤尘埃,古老、沉闷的神州大地开始劲吹新的革命风暴。

一百年前,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爆发了旨在推翻满清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国家走向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高举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让人民走向新生,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不朽的篇章。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辛亥革命前后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不仅结束了满清末期立宪派企图实行君主立宪、极力挽救腐朽王朝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辛亥革命作为民族革命,较好地缓和了中国国内各民族间的紧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运动的高涨。列宁曾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毛泽东说过:“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由辛亥革命之后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陆续发生的“五四”运动、共产党诞生、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孙中山先生民主共和、走向大同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辛亥革命作为民族革命取得了重大胜利,赶跑了至高无上、令人厌恶的满清皇帝,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王专制统治,打破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各种封建枷锁、禁锢和束缚,实现各民族平等、和睦、自由发展,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自从1894年到1911年之间,由革命党人策划发动的、以推翻清王朝为目的的武装起义,如广州起义、自立军起义、惠州起义、黄冈起义等达29次之多,几起几落,连续不断,直到武昌起义胜利,牺牲的革命同志数不胜数。在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引领下,坚定地奉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为根除封建帝王专制、建立共和新政体勇往直前,抛洒热血,尽展革命党人的英雄豪气。

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虽然没有达到孙中山理想的目的,中途夭折,遗憾终生,后又引起军阀混战,硝烟四起,但毕竟在建立新的民主政治体制——共和制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令后来人引以为鉴。于1912年开创中华民国,并成立临时政府,尤其是由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其中规定:“中华民国之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政治制度,使民主政治、共和思想开始在华夏大地上空蔓延,让国人打开窗户、睁开双眼看世界。

自从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并实行新的政治制度以来,拖在脑后二百多年的辫子被剪掉了,官场权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中国人有史以来也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的解放。如报禁没有了,党禁开放了,言论自由了,经济发展了。仅1912年到1913年两年时间,全国报刊总数达到487种,政党和社团271个,商号近20万个。宪政民主得到各党各派和大多数国人的认同,并且已经付诸实施,有了明显成效。从1912年始的近10年时间,中国工业的年增长率都保持在13%以上,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引进中国并都到应用。辛亥革命带来了10多年的宪政实践和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至少让中国和全世界知道,在这片古老、厚重的土地上,中国人曾为建设平等、自由、富强、美好的国家而努力过、探索过。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领导人为了争取国家和平统一、避免动乱、走向民主共和,虽然采取了妥协退让方式,把各方面的代表拉进革命队伍,但实际上这种妥协退让也达到了避免大规模流血冲突的目的。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除了袁世凯实行两年半的独裁统治,其政府基本上是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运行,争夺也好,贿选也罢,还是没人敢公开违背宪政、独断专行。政权的更迭、主角的轮换固然频繁,恰与走马灯相似,但始终没有发生过流血事件。只是后来蒋介石在北伐胜利之后背信弃义,公然违背宪政,独揽军政大权,铲除异己力量,才使中国的宪政民主走上一条不归之路,但这也是与辛亥革命的宗旨背道而驰的,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和厚望。

只有以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起辛亥革命的伟大旗帜,坚定地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遗志,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各方力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使得民主共和在新中国得以顺利实现。尤其是与新政协一起形成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历经了60多个春秋岁月的风雨洗礼,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得到发展、完善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走向文明进步,政党关系团结和谐,合作共事有效推进,有利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经济加速发展,社会安康稳定。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一代又一代领导人及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开拓创新,使辛亥革命播洒的种子落地生根,在新中国成立后开花结果,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插上腾飞的翅膀,扬帆远航,破浪前行,向着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天奋进。

 

 

 

 

 

                 责任编辑:刘一娜

浏览次数: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