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纪念黄炎培诞辰140周年

旗帜 骄傲 榜样

----纪念黄炎培先生诞辰140周年

发布日期:2018-11-27
作者:吉林 李玉国 王忠秋

9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到吉林市为民建会史馆验收揭牌,对民建省委、民建市委建立会史馆作为历史传统教育基地的做法给予肯定。

在民建会史馆筹建过程中,一个名字经常被提起,他的精神、经历、贡献事迹也不时震撼着我们。今年恰逢他诞辰140周年,他杰出的民主战士、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是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休戚与共的亲密朋友,也是新中国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之一、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创始人黄炎培先生。他是民建的旗帜!他是组织的骄傲!他是会员的榜样!

一、民建的旗帜

         黄炎培先生说过“唯一的信仰,就是爱国报国”,“一切一切,为的是中华”“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将身献给国家”,其拳拳爱国之心令人折服。他在国家危难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前后,挺身而出,无私奉献,成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引领全体民建人不断前进

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

1931·一八事变后,黄炎培先生从教育救国的旧轨道上彻底摆脱出来,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组织了抗日救国委员会,在职教社创办了《救国通讯》(后改为《国讯》)。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他又发起组织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后改为上海市地方协会)积极支援前线。在职教社、各种职业学校和农村改进区内,大力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职教社内迁重庆,他带领同仁继续推行战时职业教育,积极倡导教育救亡。他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用新精神来实施职业教育从内心发出热烈的情绪,来担当救亡图存大任;勉励青年知救国、知救民,才是有志气的青年;能救国,能救民,才是有本领的青年。抗战期间,黄炎培先生积极参加抗日运动,先后主持出版《生活周刊》、《展望》、《国讯》等杂志,对青年学生和各界群众起到了宣传和组织作用。1941年3月,他代表职教社同其他民主党派一道,发起并建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曾一度担任主席,积极推动抗日民主运动

创建中国民主建国会

1945黄炎培先生为促进国共两党恢复和平谈判,应邀访问延安,与毛主席等领导接触,目睹了解放区的一片新兴气象,进一步认清了真理,回到重庆后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对当时的大后方和港沪敌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窑洞对成一段佳话,提出人去政息严肃命题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民建中央走访时说,毛主席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黄炎培先生又为国民党重开内战而担忧,开始致力于争取民主建国。他同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于1945年12月在重庆发起成立民主建国会,提出了推进民主、反对独裁,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要求建设、反对破坏的政治主张,反映了当时民族工商界和知识界对和平统一、民主建国的期望,也契合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纲领的要求。从此,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又多了一支不可或缺的正义力量。

致力于新中国建设

1948年民主建国会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黄炎培先生等于1949年2月转道进入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949年6月,黄炎培作为民建代表出席新政协筹备会,被推为负责草拟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小组副组长(组长董必武)。8月,组织民建成员批判美国公布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0月9日当选为常务委员)。10月19日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兼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在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副委员长。1959、1964年继续任此职。1954年至1965年任二、三、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至1962年任民盟中央常务委员、委员。他又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负责人。随着民建中央机构的演变,先后任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召集人、总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任职期间,黄炎培先生勤政廉洁,努力为人民服务。他和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坦诚相见,时有书信往还。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亦时有建议。如,关于土地改革的实行,他主张先试点后推广,1950年6月与李济深、陈叔通、沈钧儒联名提出“请先就各大行政区,各择若干县或乡实行土地改革案”;1954年讨论宪法草案时,提出了国家元首仍称主席不称总统、以中央人民政府为最高执行机关、中央以下各级一律称人民政府的建议;1958年1月提出“提倡平地深葬,避免可耕地的浪费案”1959年12月22日在人大常委会谈话会上提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不要变动的意见,等等。

二、组织的骄傲

黄炎培先生一生的贡献很大很多,最突出的就是职业教育方面他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民建组织和全体会员的骄傲

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先生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19161月,他在《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一文中说: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字。盖考察者我也,非他也。我之所以考察,亦为我也,非为他也。以故足迹所至,苟有咫闻尺见,其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其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考察结果,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他的结论是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吸取西方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反思中国自办新教育以来的问题和教训,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的。职业教育的作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黄炎培先生提出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职业教育的目的劳动者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造就新型知识分服务职业教育的方针:社会化——强调的是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等职业教育的思想和理论,对今天的职业教育同样有积极的作用。

职业教育功绩

成立职业教育组织:职业教育研究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甲子社鸿英图书馆1916年9月,黄炎培在江苏省教育会内设立了职业教育研究会。经多方联络,得到工商界巨子及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的资助(从1917年起5年内,每年1000元)。1917年5月6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被推任办事部主任。宣布,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目的,是推广、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力求做到学校无不用之成才,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1924年7月,黄炎培与史量才、马士杰等人发起创办了专门搜集史料、编辑图书杂志索引的人文类编辑出版机构甲子社。1932年6月25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史量才、穆藕初等123名著名人士联名发起筹建上海图书馆公启。1933年4月3日,决定人文图书馆全部图书归入鸿英教育基金董事会所拟办之鸿英图书馆。

建立职业教育学校中华职业学校定海公学1918年8月20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学生实行半工半读。黄炎培先生亲订了“劳工神圣”、“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办学方针和“敬业乐群”校训,并进一步明确说明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黄炎培先生是第一个提倡“增加生产从教育入手”的人。1921年,黄炎培先生联合旅沪同乡刘鸿生先生捐资银行23.2万元,创办定海公学(即今舟山中学)

创办职业教育刊物:《教育与职业》《生活周刊》《救国通讯》《宪政月刊》。黄炎培先生十分重视宣传刊物,他参与这些刊物的创办。1917年10月25日创办了《教育与职业》杂志。1925年10月创刊的《生活周刊》,由每期印数只有2000份的刊物变成了很受读者欢迎的发行数万份的刊物。1931年12月23日,职教社创刊《救国通讯》(1934年1月改名《国讯》),刊头揭示了“干救国工作须有四种根本上之修养”:高尚纯洁的品格,博爱互助的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刻苦耐劳的习惯。1944年1月创办《宪政月刊》,在第二号发表《愿全国上下尽力奉行约法来练习奉行宪法》一文,主张政府先训练一批守法人员。由《宪政月刊》社出面每月召集一次文化、实业界人士及参政员参加的宪政座谈会。1944年9月以后,这种座谈会扩展为有数百人、上千人参加的讲演会成了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讲坛。

三、会员的榜样

黄炎培先生具有坚守理想、勤于工作、追求进步、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他认真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力,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不辞劳苦深入基层考察一生写下了一百六十多万字的论著和七百多万字的日记,给后人留下了先行者的许多重要启示。他一直奉行“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做人准则,清正廉洁、为人师表、思念母亲、心系家乡,是民建会员永远学习的榜样。

 

为官之道

1914年2月22日,随着袁世凯复辞的步伐加快,黄炎培先生愤而辞去江苏教育司司长职务。因黄在江苏办教育颇有影响,北洋政府两次请他担任教育总长,他都坚辞不就。

1946年7月,国民党欲拉拢黄炎培先生,让杜月笙传陈立夫的话,希望他能够脱离民盟,单独参加国民大会,黄炎培先生坚决谢绝。表示:1.我不能同意于不统一、不团结之下通过宪法。2.此路不能通,我不能助朋友走不通之路。3.欲我脱离民盟,我不能自毁人格。1948年12月14日,他在给友人回信中回答了自己为何数次不愿做官:“弟对职业教育,确信为能解决人类间种种问题之最扼要办法。若一行作吏,势须抛弃半途,实违宿愿。”

1949年10月15日,黄炎培先生以72岁高龄被任命为新中国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做起官来了?他的回答是: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

清正廉洁

创办职教社后,面对各方资助,黄炎培先生从不据为己有,甚至自己不领工资,只取生活费,他的收入只相当于当时上层文化人收入的几分之一。黄炎培先生创办了那么多所学校,可是他的儿女们却从小只能穿着旧的衣服到不收取学费并管吃住的公费学校去上学。

后来黄炎培不愿敛财的名声渐起,与不肯做官的美名相并一身。为此,实业家们信任他,愿意把财产捐给他。至今仍矗立在上海雁荡路边的六层楼房,就是当年黄炎培先生生日时友人的礼赠,这在当时的上海滩是屈指可数的最高建筑之一。抗战中,黄炎培先生被推举为国民参政会的抗日募捐委员会秘书长,也不是偶然的。他六下南洋,向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国的华侨商贾们化缘来大笔资产,援助抗日。

1953年,家乡建五三中学,黄炎培先生得悉学校没有操场,便将学校旁自己的祖坟深埋,辟出了操场。

永记母恩

黄炎培先生1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他一直十分怀念母亲,曾饱蘸笔墨,先后五赋念母诗,这五首的诗,浓缩几十年对母亲不倦的思念之情。1940年5月14日,在黄炎培先生母亲去世50周年纪念日,写出了《五十年前的今天》六首。其(六)曰:娘呀!儿今懂得求真理了。儿今愿为国家,为人民卖力了,活着死着,儿要永远跟娘在一起。1951年12月,74岁的黄炎培忽然梦到与他诀别了61年的母亲,正如他在《八十年来》一书中写道:“我想写母亲了。可是我写不下去。母亲呀!根据我童真时的想象:世界上有美人,最美是我母亲;世界上有好人,最好是我母亲!”1943年,清明节这天,黄炎培先生写诗《清明渝都江干望祭先父母》来祭拜他的父母,诗云:苦忆东塘路,年年此荐新。孤儿忍衰老,今日又清明。有树空垂荫,何人禁采薪?天涯几行泪,忧国更思亲!

奉献家乡

早在1908年,黄炎培先生就与童世亨等共同创办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浦东最早的供电设施。

上世纪20年代,随着川沙经济的发展,陆上交通已经明显不适应,1921年1月,黄炎培先生等人发起组织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筹划修建了上川铁路。

1924年黄炎培先生被选为浦东同人会(后改名浦东同乡会)董事长,为浦动修路修水利等做了大量工作。

1936年,黄炎培先生主纂的《川沙县志》出版,为后人留下了浦东新区的前身川沙县的宝贵资料。

晚年的黄炎培先生虽为国家领导人,仍念念不忘家乡。1963年他视察川沙毛巾工业后,写信给当时的纺织部副部长荣毅仁,说:“上海川沙是我国毛巾生产的发源地,但到目前还是原始的手工生产方式,要改变这一落后面貌。”纺织部很快拨出了一批自动织机装备川沙各厂,使川沙的毛巾工业设备从木机、铁机时代跨越到自动织机时代。毛巾的品种、质量和产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站在民建会史馆中,一幅幅黄炎培先生的历史照片映入眼帘,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诉说着民建发展的历程。作为民建的后来人,我们无限缅怀黄炎培先生,感受他的精神力量和崇高品格。今后我们要继承黄炎培先生等老一辈民建先贤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发愤图强、不断创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张瑞元

浏览次数: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