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入挖掘东辽河源头文化,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的议题上线政协吉云议政台。民建辽源市委会迅速响应辽源市政协号召,组织民建会员中的市政协委员,以点题议政的形式积极建言,全力助推东辽河源头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发展,为地方文化繁荣贡献智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东辽河源头不仅是生态之源,更承载着辽源地域文化的根脉。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协同推进的思路下,民建辽源市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刘革建议,将挖掘辽河源头文化与东辽河上游生态屏障等项目一体推进,更好打造东辽河绿色生态示范区,还要发掘特色地域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化,讲好家乡故事,为辽源乃至吉林高质量发展赋能。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系统保护与活化传承,而摸清家底、理清脉络是让历史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的前提。基于这一思路,民建市委会委员、市中达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张艳平提出,由文旅、史志、高校等部门联合成立专项工作组,对东辽河沿线的历史遗址、民俗技艺、非遗项目、传统村落等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建立数字化资源数据库。通过梳理东辽河文化发展脉络,提炼诸如渔猎文化、农耕文化、抗联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符号,形成系统性文化资源图谱,为后续开发提供基础支撑。
在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而文化赋能则是激活乡村潜力的重要路径。如何让文化基因融入农业发展血脉,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民建市委会委员、市农业农村局项目建设管理科科长李鹏认为,东辽河源头文化既是自然资源之根,也是辽源文化之魂。唯有将农业生产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才能让“源头活水”滋养产业振兴,让“东辽河文明”通过田园风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期待通过各方努力,将东辽河源头地区打造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文化融合示范的辽源标杆!
民建辽源市委会副主委姜连胜表示,要进一步调动担任政协委员的“关键少数”会员的履职积极性,充分利用政协平台,不断提升建言献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为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民建动能,让东辽河源头文化成为点亮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