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不忘合作初心征文

我和我的祖国

发布日期:2019-08-28
作者:赵暘

好像是从今年春节开始,《我和我的祖国》又在全国各地唱响,优美的旋律,沁人的心声,时时萦绕我的在耳畔。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今日中国的蓬勃景象,未来中国之美好前景,每每想起,总觉得心潮澎湃,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我出生在60年代,虽不像老一代亲眼目睹了新中国从战乱到和平,从贫穷到小康,从羸弱到强盛的全过程,但我50多年的人生赶上了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参与了改革开放伟大的社会变革,见证了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这足以使我人生经历的充实、丰满并厚重。

一、八十年代新一辈

经过十年动乱,党和国家拨乱反正,重新走上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道路。我赶上了好时代,在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5年参加高考,成为一名大学生。在选择报考志愿时,父亲想让我学习法律将来当一名律师,或者报考军校成为一名军官。而我认为,国家正在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急需大量的经济工作人才,就选择报考了经济专业。我的志向是要为国家的四个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八十年代初中国队在一次关键的体育比赛中获得胜利后,大学生们喊出的振奋人心的口号。这个口号喊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声,更激励了一代学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八十年代的校园里,学生们业余生活流行跳集体舞。各种曲目中,我最喜欢的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在翩翩起舞时,在美妙的歌声中,激荡起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引导我将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中。

二、在二次创业中锻炼

我工作的第一个20年是在一汽度过的。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是我出生的地方,从小听着父辈们讲述的创业的艰辛,目睹了父辈们为国家出汽车、出经验、出人才的荣耀。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书写自己美丽的青春。

一汽是个大学校,和五十年代一汽第一次创业时期一样,在第二次创业中,一汽再一次掀起大规模学习的热潮。为了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解决员工现代管理知识不足的问题,厂里要求全体干部都要过“四关”,即过汽车构造、企业管理、计算机、英语四关。我和许多职工一样,白天在厂里上班,晚上到职工大学、中专学习。一年半的学习,我完成了全部的学习任务,也初步承担起本职工作。

为了解汽车生产实际情况,同时更是为了学习工人师傅的劳动精神,处里安排我们这批年轻人到生产一线实习劳动。我被安排在发动机厂库房劳动,早上我和师傅们要在车间开工前,将上午生产用的零部件拆掉包装,整齐的摆放到周转车上,再将一车车零部件送到每个工位上。工作之余,已经有一段工作经历的我带着问题看,按照工作需要学。我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走,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看,不知道是什么零件,就看看机床旁的工位牌;看不懂图纸,就对照零件实物一一对比。如此,我又同样走遍了十几个专业厂。学习汽车构造时接触到的汽车零部件都活生生的展现在我的面前,零件材质、工艺流程、加工设备、生产工时等等。这些都为我后来从事汽车零部件价格管理和成本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汽工作20年,我有幸赶上了一汽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创业。我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逐步成为一名业务骨干,伴随着一汽发展而成长。一汽人勇于承担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责任担当,一汽人坚持自我学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精神,一直都是我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动力。

三、在民建履职中成长

我加入民建已经20年了。我最先了解的是民建是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知道民建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这便成为我的事业,我的责任。我的第一份建议是向集团公司提出的。我提出的降低成本的建议得到公司党委副书记的签批,作为党委先锋号工程落实。在政协,我积极为吉林汽车工业建言,多份建议得到省委书记、省长签批。多次受到一汽集团党委和民建省及长春市委的表彰。

到民建省委会工作后,职务变了,身份变了,但民建会员的职责没有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认真观察、深入调研、听取群众的呼声,希望能为吉林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07年以来,我共提交政协委员提案42件,人大代表建议8件;反映社情民意108篇,其中28篇建议被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民建中央采用,省政协采用30篇,省级领导签批10篇次。20年来,我在民建事业的发展中履职锻炼,在民建的培养下成长,努力在履行职能中发挥作用,展现作为。

五十而知天命。如今回首往事,我为赶上了好时代而骄傲,为伟大祖国7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也为自己有幸参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而感到光荣。展望未来,我对祖国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信心。但同时我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个人的事业,必须融入到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事业中;必须与祖国同成长,与国家共命运,只有这样,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

 

 

 

 作者系民建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

浏览次数:86